
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)“孩子患有先天性拇指重度发育不良,右手拇指短小且完全无法活动,仅通过一次手术,我们就为患儿成功造出一个‘会生长’的全新拇指。”11月4日,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(简称“山东省立医院”)手足与显微重建外科副教授陈超正在帮助4岁的元元(化名)进行康复训练。通过一次性再造手术重建拇指后,元元已能完成拿取物品、握笔写字等动作,恢复了拇指80%以上的功能股莘配资,外观也与正常拇指高度接近。
陈超介绍,“2007年,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王增涛,首创‘手指全形再造’的手术理念和手术方式,即从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取骨骼、皮肤、指甲等不同组织,为患者‘造出全新的手指’,既能恢复手的原有功能和外观,也避免了传统术式造成的患者足趾缺失。此后十余年间,‘全形再造’的术式不断更新迭代,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突破。”
在陈超看来,与“切除发育不良的拇指后进行食指拇化术”的传统治疗方案相比股莘配资,这一创新术式避免了手指的缺失,保护了患儿心理健康,且术后手指的外观与功能恢复效果更优;与分期全形再造手术相比,该术式在一次手术中即可完成血管、神经、肌腱桥接与转位,为患者节省了3~6个月的二次手术等待时间。
“由于新拇指的肌腱来源于其他手指的肌腱转位,患者大脑对其控制还不够灵敏,需要通过康复训练逐渐建立反射。”陈超提醒,患者术后一个半月左右骨骼愈合后,即可开始进行功能锻炼,部分病例3~6个月后可通过肌腱松解术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。目前,已有10位先天性拇指重度发育不良患儿接受了该手术治疗,均恢复良好。

10月9日,在美国手外科学会2025年年会上,陈超受邀进行拇手指全形再造手术示范。受访者供图
王增涛介绍,经过不断优化和创新,“手指全形再造”术式逐渐得到了世界认可,已推广至欧洲、印度、韩国等地。今年4月,陈超凭借“手指四指缺损的全形再造”股莘配资,荣获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学术大会“最具挑战病例竞赛”第一名;在今年10月举办的美国手外科学会年会上,陈超作为世界顶级专家,受邀在手术创新环节演示拇手指全形再造技术。
融易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